电磁流量计接地不规范会导致测量误差增大、信号波动、电极腐蚀加速甚至设备损坏等严重问题,具体表现及机理如下:
一、测量精度失效
1. 共模干扰(主要危害)
现象:
显示值跳变(±10%以上波动),零点漂移
机理:
管道与流体间存在电势差(可达数百mV),接地不良时形成共模电压(VcmVcm),迭加在电极信号(微伏级)上:
Vout=Vsignal+Vcm(Vcm∝管道材质/介质电导率)Vout=Vsignal+Vcm(Vcm∝管道材质/介质电导率)
案例:
某化工厂氯碱管道因接地电阻>50Ω,导致测量误差达-12%,引发配比失控。
2. 直流极化干扰
现象:
输出信号缓慢单向漂移
根源:
接地不良导致电极电解反应,产生极化电压(可达100mV)
二、设备损坏风险
1. 电极电化学腐蚀
接地状态
|
316L电极腐蚀速率(mm/年)
|
规范接地
|
<0.01
|
接地不良
|
>0.5(局部点蚀)
|
过程:
接地缺失 → 电荷积累 → 电极成为阳极 → 金属离子溶入介质
2. 雷击损坏
案例数据:
未等电位接地时,雷击导致转换器烧毁概率提高8倍(尤其户外安装)
防护要求:
接 地线截面积≥16mm²(铜缆),接地电阻<4Ω
叁、特殊工况恶化
1. 非满管测量失效
现象:
液位波动时输出归零或满量程
机理:
接地不良放大液面电容效应,导致信号短路
2. 高电导率介质(如海水)
问题加剧:
电导率>1000μS/cm时,杂散电流增加10倍,需独立接地极(与电气地分离)
四、规范接地解决方案
1. 接地方式选择
工况
|
推荐接地方式
|
技术要点
|
金属管道
|
管道法兰跨接(95%场景)
|
跨接线截面积≥6mm²
|
绝缘管道
|
安装接地环/接地电极
|
电极材质同测量电极
|
阴极保护管道
|
使用锌接地电池
|
防止保护电流流失
|
2. 接地系统技术参数
接地电阻:
通用要求:<4Ω
防爆区域:<1Ω(GB/T 3836.15)
接线规范:
3. 等电位连接
注:接地极与电气接地网间距≥5m,避免电网干扰导入
五、接地状态检测方法
1.电阻测试:
使用接地电阻测试仪(如Fluke 1625)
测试频率:25Hz/128Hz双频防干扰
2.干扰电压检测:
规范:电极-地电压<100mV(空管时)
工具:示波器观察50Hz工频分量
3.红外热成像:
接地不良点温升>15℃(载流发热)
典型案例
某电厂除盐水计量故障处理:
问题:
流量显示周期性归零,电极6个月腐蚀穿孔
检测:
接地电阻达120Ω,电极对地电压230mV(含50Hz纹波)
整改:
1.增设铜镀钢接地极(电阻降至0.8Ω)
2.安装接地环替代法兰跨接
3.电极更换为钽-铂合金
结果:
测量稳定(误差<±0.5%),电极寿命>5年
总结:接地规范核心要求
1.双通道接地:传感器与转换器分别接地,避免共模干扰
2.等电位原则:管道/接地环/仪表外壳电位差<0.1V
3.防腐蚀设计:接地体材质耐介质腐蚀(如哈氏合金接地环)
4.定期检测:每6个月测量接地电阻及干扰电压
注:对于SIL2/SIL3安全等级系统,需采用冗余接地回路并实施在线监测,符合IEC 61511标准要求。